自發性癲癇是無法完全治癒的,但多數病患可以經由良好的長期控制獲得不錯的生活品質。要注意的是就算有用藥控制,病患仍有可能未來會發作癲癇,僅有少數的病患能完全不再發作,治療的目標為降低癲癇發作的頻率達50%,同時也希望能降低發作的嚴重程度。統計上約有25-33%的狗會需要兩種以上的癲癇藥併用去做控制。
何時要開始進行癲癇的治療❓
目前並沒有一個標準依據,一般會建議若癲癇頻率為三個月一次以上,或是發生癲癇重積狀態(status epilepticus,持續發作達5分鐘)及叢集性癲癇(cluster seizures,在24小時內發作兩次以上)時,就應該開始用藥控制。若高度懷疑有顱內疾病且癲癇有越來越嚴重時,也會建議要用藥控制。
📍常見的癲癇藥
包含 phenobarbital, potassium_bromide (KBr), levetiracetam (Keppra), imepitoin (Pexion), zonisamide, gabapentin,其中KBr不能使用在貓,因為會有危及生命的肺臟不良副作用。在貓我們通常會用phenobarbital或Keppra作為第一線的癲癇用藥。以上這些藥物都有各自的適用時機、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建議的追蹤監控指標及頻率,我們會依照病患個別的狀況做選擇,並沒有哪種藥是絕對最好的。另外在重積癲癇狀態或叢急性癲癇時建議視狀況依照醫師指示給予緊急的癲癇用藥,避免造成太過嚴重的腦部缺氧性傷害。
📍開始控制癲癇後,建議要做詳細的癲癇發作紀錄
包含發作的日期、時間點、長短、臨床表現、以及發作前後的異常行為等等,理想上是能以錄影的方式記錄發作當下的情況。我們可以藉由癲癇發作的紀錄來評估目前用藥控制的成效,同時也能討論居家照護上是否有可以調整改善的地方。若能找到潛在原因並且配合治療,癲癇的病患也能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Author / 劉晏文 獸醫師 / https://lihi1.cc/0Scgk
Photo / 愛塞奶的貴賓犬Momo